|

楼主 |
发表于 2023-1-28 10:07:34
|
显示全部楼层
一个模型看清投资重要性
让我们假设一个人,从22岁大学毕业开始工作,23岁当年扣除所有花费以后,净留存了10万元工资,以后每年留存的工资以4%的速度增长(为了简便起见,这里我们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,所有数字都是当前价格数字)。
在64岁时,这个人退休了。让我们假设他以后每年能留存的退休工资,是退休前最后一年的1/3。通过简单计算,可以知道这个人在退休前最后一年,当年留存工资正好是50万元,因此之后每年的退休工资是17万元。在今天的社会中,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中上层白领的工资水平。
同时,在模型中,我们假设这个人活到85岁:近似于今天上海市的平均预期寿命。
现在,让我们来假设4种情形:1、根本不投资;2、以债券为主的投资,每年回报率3%;3、普通但是成功的股票投资,每年10%;4、巴菲特级别的成功投资,每年20%。用Excel表格做一个模型,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差异。
在分析每种情况之前,我要引入一个概念:当年财富净增加和当年留存工资的比值。简单来说,如果这一年总财富增加了30万元、当年工资则是20万元,那么这个比值就是1.5。
在这个测量口径中,比值为2是很重要的一个分水岭,因为2意味着当年财富增加中,正好有50%来自投资、50%来自工资。也就是说,对于个人财务而言,这时候的投资回报和工资回报,其重要性是完全相等的。
下面,我们来看看4种情况分别如何演进。
第一种情况,也就是完全不投资时,退休时(64岁)的财富总额是1,048万元,正好是一生工资的累积。在生命的最后一年,财富总额则是1,398万元: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加法。
第二种情况,也就是每年以3%的速度增加自己的财富(这也是绝大多数长期债券能够给予的回报),这个人的当年财富净增加比当年留存工资的值,会在63到64岁时达到2.0。
也就是说,以缓慢的、3%的速度增加财富,只有到了退休以前,来自投资的钱才会和来自工资的一样多。在64岁退休时,账户的总额会达到1732万元,并没有比第一种情况的1048万元多多少。
但是,在第三种情况,也就是10%的股票投资回报率下,事情开始变得不一样。当年财富净增加和当年留存工资的比值,在32岁时首次超过2、达到2.1:这时候投资回报就开始超过工资,尽管工资也在以4%的速度增加(一直在享受升职加薪)。
在10%的投资回报下,到了57岁,以上的比值第一次超过10,达到10.6。也就是说,这一年的总财富增加中,只有1来自于工资、9.6来自于投资。到了85岁去世时,10%投资回报下的财富总数达到62,205万元,远超过不投资时的1398万元、或者投资债券时的3699万元。
而如果我们真能把投资做到第四种情况,也就是年化回报率达到20%,情况就会变得更加不同。由于巴菲特一生的复合增速大概就是20%,因此这也可以称作是一种“巴菲特式假设”。
在这种情况下,一个22岁毕业、23岁开始攒钱的年轻人,只要到了27岁,他的当年财富净增加比当年留存工资的比值,就会达到2.0。也就是说,仅仅从27岁开始,这个人的投资所带来的财富,就开始超过他的本职工作所能带来的工资收入:尽管他也一直在职场取得升职加薪。
仅仅到了38岁,以上的比值就会第一次超过10、达到10.4。在54岁时,这个比值会超过100、达到105.3。而在退休时,这个人的财富总额会达到13.20亿元,是第一种情况下1048万元的100多倍。而在85岁去世时,财富总额更是会达到607.43亿元,是第一种情况的4346倍。
现在,你会明白巴菲特为什么这么有钱了吧?也许,你也还会明白,为什么巴菲特会在26岁的时候离开让人艳羡的华尔街,回到自己的老家做投资:因为以他的回报率,真的从那时候起,他就不怎么看得上打工能赚到的工资了。 |
|